《ChinaSourcing》:请您谈一下西安整体经济中的产业布局情况,支柱产业有哪些?
李志军:西安经济在过去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状态,大概有十五年以上的时间,保持在两位数的增长,其中有十年,基本保持百分之十二、十三以上的增长速度,2009年达271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5%,高于全国平均增幅5.8个百分点。产业占比是三二一结构(第三产业占比53.7%,第二产业占比42.2%,第一产业占比:4.1%),西安在发展服务业方面,应该比许多其它城市更重视,比重也更大一些。
西安有五大产业是重点发展产业,分别是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这五大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占到将近一半。
细分看来,在高新技术产业里,有IT产业、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服务外包产业、创意产业,这些都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内容。装备制造业里有机械制造、冶金、化工、电力、电压输送设备。旅游业方面就是围绕陕西和西安的主要旅游景点、旅游资源来吸引国内外游客,所占的比重比较高。现代服务业方面,西安现代服务业的比重还在不断地提高。金融服务上,现在国内外的很多金融机构,各种所有制银行都已经进驻西安。国内永安保险的总部就在西安。从外资的角度来讲,有汇丰银行、东亚银行。我们西安市商业银行也有外资成分,加拿大的丰业银行,还有世界银行旗下国际金融公司都有参股。物流方面,目前主要是以国内物流为主,但是国际上一些物流公司也开始进驻。新加坡CWT集团(迅通公司)已经进驻西安。
文化产业方面,可以说西安是在全国比较领先的一个城市。我们有一个曲江新区,是一个以文化和旅游产业为主的开发区。前年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城市”。这个称号在全国有两个,一个是深圳华侨城,一个就是西安的曲江新区。曲江新区现在新开辟了一个大唐不夜城,这里面有很多现代的影剧院,包括西方的影剧院。还有西安大雁塔周边地区,唐文化的演出非常盛行。台湾、香港的专做文化演出的企业,在全国各地筛选城市后,觉得可以在西安做演出经营,很多其它城市不具有这个氛围。西安现在有很多家演出公司,他们都各有各的主题演出,游客和本地人,都能各取所需。我们看各种形式的以唐文化为主题背景的演出节目,表现手法和题材是各有差异的,正是这种差异形成了演出群体和氛围。在临潼,华清池有专门上演长恨歌,演出规格和场面非常壮观,得到了很多好评。另外,也有很多的影剧院,是做唐歌舞演出的。我刚才讲的台湾的演出公司,演了一个节目叫长安夜宴,它是跟古长安七大美女有关的一场演出。
《ChinaSourcing》:西安在旅游和文化方面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优势,所以把文化、旅游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很容易理解。那么其他三个产业做为重点发展产业,是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呢?是因为先天的优势或者产业的集聚本身就已经达到足够的规模?
李志军:这也确实是有先天优势因素。
第一说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类别是很多的,最早由科技部来确定的全国53个高新技术开发区,西安的高新开发区在全国排序目前综合实力能达到第四、第五。西安和北京、深圳、上海、武汉、成都这几个城市的相关园区被确认为未来我国六个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园区。就我刚才讲的那些支柱产业在高新区里就有体现。另外还有一个优势就是西安大专院校和科技人才比较多,科研机构比较多,发展高新技术的人才资源供应就比较充足,科技成果转化比较快,这是固有的一个优势。
第二个装备制造业,在传统的计划经济的布局里面,“一五”、“二五”建设时期,在全国一百五十多个大型国家布点项目中,西安就有二十多个项目进入到国家发展战略中。有这样的基础,西安制造业产业类型比较齐全,机械、医药、化工、冶金、纺织、电子这些产业,还有食品饮料,都是属于传统布局里比较发达的产业类型。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这些传统企业,通过改制、改造、国有化、和外资合并,合作、合资经营等方式,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第三个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分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一个发展趋势。旅游业属于传统服务业的一种。我们围绕着旅游做了很多开发,实现了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的结合。还有就是发展物流产业。西安地处中国版图的中心位置。在原来以制造业为主的对外开中,东部沿海地区的物流业得到了发展。但是随着中国国内市场的扩大,我们的产品不只是要运到东南亚或者欧美各国,反而是要在内部循环。这样的话,地理中心位置的物流作用就显得更重要了,所以西安的物流业正面临快速发展的机遇。
《ChinaSourcing》:下面请您介绍一下西安的服务外包产业。西安的服务外包产业有哪些特点?
李志军:我想西安服务外包发展有这么几个特点:起步早,发展快,产业全,人才相对充足。
在九十年代初,西安的高校多,做软件开发的人也比较多,那时候有些在高校工作的人经常兼职搞一些小的软件开发,后来有些人直接辞职下海,自己创业了。这是西安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萌芽状态。到1998年,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成立了一个软件园,这在全国算是成立比较早的一个园区。西安把这种传统的软件开发企业聚拢到一起,形成一个产业的集群,对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今天所说的ITO、BPO、KPO等服务外包的这几大业务类型我们都有,而且都不是一家两家,都形成了一种体系的产业集群。所以产业类型比较齐全。目前从全国来看,西安的服务外包产业总体实力还是比较强。从2006年开始有这方面的专业统计来看,我们每一年的增幅都达到50%以上,有的年度在100%以上,发展快速。西安的服务外包企业从规模上讲跟其他城市相比不一定非常庞大,但是这些企业很有特色,它有自己小而精这样的特点,代表企业有十多家,比如说炎兴科技,是做BPO的服务外包企业,富士通、NEC、美国的SPSS,还有华讯,都是做ITO业务的;呼叫中心业务方面现在大概累计有6000个席位以上。 实际上研发是西安非常强的一个业务领域,目前进来的国内的企业像中兴、华为,是做研发的,还有德国的英飞凌、美国的SPSS是做研发的,另外Oracle,艾默森他们来也是做研发。很多外商到西安参观考察后,问他们对西安的印象,有的就提到了这里是世界一流的研发中心。
《ChinaSourcing》:现在西安的服务外包业务的重点在离岸业务还是在岸业务?
李志军:在岸和离岸并重。目前数据显示,在岸的本土业务高于离岸业务。但是实际上西安的离岸业务的增速,基本上是翻倍的增长。2005年,当时业务额是2800万美元,2006年就达到了5500万美元,2007年上亿美元,2008年1.4亿美元,2009年2.2亿美元。09年比08年增长了约56%。
从离岸市场看,我们重点面向欧美市场和日本市场。欧美业务,可能以美国最多。在欧洲,德国比较重要,当然,整个欧盟市场都很重要。另外一个就是日本。在对日外包的总体实力上,可以说西安仅排在大连后面,在二线城市里对日业务量位居前列。大连靠着日本,整个对日本外包的氛围比较浓。西安则是汉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巨大,今天日本企业仍然看好西安。另外,西安日语人才相对足。在上世纪七十到九十年代,西安有些人通过在旅游业工作或者留学,到日本去了,现在很多人已经回来,恰恰这些人为产业发展又奠定了基础。日本在全球离岸外包发包市场中的比重不是很高,但是我们中国对日的业务比重却比较高。尽管欧美市场的量很大,但是你拿不到相当于跟你没有太大的关系。日本是我们的近邻,经济依存度比较高,尽管它小,但是拿过来的份额比较大。所以日本是我们的一个重要市场,再加上西安和日本的特殊关系,对日本市场会更重视一些。
《ChinaSourcing》:就您总结,西安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主要优势有哪些?
李志军:我总结有这么几个在全国来看是非常突出的优势。
第一个就是人才优势。西安有近百所各类高等院校,能够输送大量的毕业生,这和国内其他城市横向比较,优势明显。西安的人力成本相对比较低,而且是可持续的。正因为高校多,毕业生多,不断地补充供应基础人才,人力资源成本才得以稳定。如果没有后面源源不断的补充,人力成本会不断地上升,优势会越来越弱。在人才优势方面还有一点,就是人员稳定性好。比如说西安的富士通公司,他们的人员流失率大概在4%以下,但是在北京、上海可能在15-20%这样一个水平。我们西安统计出来服务外包企业的平均人员流动率在8.6%以下,一般不超过10%,这对于发展这个产业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有不少企业正是考虑这个因素才进来。 其次是产业成熟度比较高,西安是全国四个拥有软件基地和软件出口基地双基地称号的城市之一,在软件产业发展的行业成熟度上优于东部、中部的一些大都市。
第三是商务成本优势。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美世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对中国部分大都市的生活成本指数研究显示,如果北京为100%,上海与深圳则为98%,大连、南京为88%,成都为77%,西安则为76%。办公用房成本也明显比较低,以高级写字间的价格来看,西安分别为深圳的36%、上海的15%,北京的19%。
第四是人才培训优势。我们有专门对欧美的培训机构,专门对日韩的培训机构,还有综合的培训机构,这是专业培训机构。另外,依托于西安的高校,包括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邮电学院都成立了软件学院。这些软件学院可以按照企业的需求去培养人才,形成一种高校和企业互动的人才培训机制。还有西安这两年专门依托于西安市政府管理的一个高校,和西安的软件园一起出资,成立西安软件服务外包学院,既有大学的授课招生,同时也做一些专业培训,这个学院也开始运作了。所以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得力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
第五个就是通讯和交通的优势。通讯设施,还有国际航班,以及火车、汽车这些交通设施方面,西安这几年在全国的地位在不断上升。国际航班开通了二十七条,到欧美国家、日本、韩国、香港、新加坡、澳门等都有,这些航班有的是直航,有的属于经停,为对国外的商务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大的便利。在西北的其他城市这种国际航班开通就很少。通讯设施方面,西安开通了两条光缆专线到上海后并入联通国际出口,大大地提高了国际互联网的运行速度。
最后一个就是政府的支持力度很高。我们这几年也在不断地增加支持力度,总量上达到了一亿元人民币以上。政策方面,我们在2007年出台了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若干意见,在2009年的金融危机背景下,又专门出台了一个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具体支持外包产业的一些实施意见,对支持企业开拓市场,搭建公共平台,维护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安全、企业认证等方面都有具体的扶持政策。 这就是我们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六大优势。
《ChinaSourcing》:西安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将会形成什么样的特色,能介绍一下吗?
李志军:全国有20个示范城市,实际上真正发展服务外包的不止20个城市,青岛、沈阳、长春、宁波,这些城市都在发展。所以从战略上讲,我们必须走特色化的发展道路,而且我们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产业特色。要围绕自己的优势和其它示范城市形成错位发展的态势。对于西安,我刚才讲的文化产业、航空航天业,这和很多城市还是很不一样,很多城市在考虑高新技术产业,我们除此以外,还可能会在工业设计领域、研发、文化产业、航空航天产业和呼叫中心等方面,跟其他城市形成差异。
我市最近正在委托专业人士做发展战略规划,从我的经验上判断,在ITO、BPO、KPO等业务类别上,我们未来可能会重点发展KPO业务。因为西安的研发能力强,这方面人才素质高。我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我接触一个美国的500强企业,它在几年前就准备在中国中西部地区投资,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投。前几天他们来了一个副总裁。在和他交流过程中,他给我们一个信息,这家企业不是做服务外包的,他要在中国其他城市做工业产品制造,但到西安后感觉这里适合做技术研究。这也是国外公司在考察过程中感受到的西安的优势在于研发的例子。所以研发类的KPO业务将会是西安服务外包重点发展的业务,包括工业设计等。
|